J. Bot. 20: 358. 1882.
常绿灌木,高1-3m。小枝圆柱形,与叶柄均密被黄褐色树枝状绒毛,老枝近无毛。叶柄粗壮,长1-2.5cm;叶片纸质,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6-18cm,宽3-9cm,基部钝或圆形,边缘有细锯齿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下面密被黄褐色树枝状绒毛并有黄色腺点,上面的毛较疏,侧脉每边8-12条。复二歧聚伞花序腋生,长5-6cm,宽3-4cm,通常有4-5次分歧;花序梗长1-2.5cm,与花序的分枝、苞片外面、花梗和花萼的外面均密被树枝状和星状绒毛并有稀疏的黄色腺点;苞片条形,长约1.5mm;花梗长2-3mm;花萼杯状,长约1.5mm,先端具5枚钝三角形短齿;花冠漏斗形,长2.5-3mm,紫色或淡紫色,外面无毛,花冠筒长1.5-2mm,檐部具4裂片,裂片宽卵形,长约1mm;雄蕊4,长约为花冠的2倍,伸出花冠筒之外,花药椭圆体形,长约0.8mm,药室纵裂,药隔两侧有黄色腺点;子房无毛,无腺点,花柱丝状,长6-7mm,柱头扩大呈圆形。核果近球形,紫色,直径2.5-3mm,无毛,无腺点,基部被宿存花萼所包。花期:4-7月。果期:6-11月。
产地:笔架山、马峦山(张寿洲等 1391)、盐田、三洲田、梅沙尖、沙头角、梧桐山(陈珍传等 011209)、仙湖植物园(李沛琼 017263)、羊台山、内伶仃岛。生于山坡密林中、林缘、沟旁和灌丛中,海拔50-750m。
分布:浙江(东南部)、江西(南部)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(东南部)。日本和菲律宾。